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2
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和公共部门的采购开支主要依靠法人和公民的税赋和捐赠。为了节省开支、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采购方式。自18世纪80年代英国设立文具公用局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通过了专门规范政府和公共部门招标采购的法律,形成了具有惯例色彩的“公共采购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招标采购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上升,招标投标制度已成为国际惯例,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国际规则,各国政府也加强和完善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对促进国家间贸易和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1782年,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具公用局”,负责采购各个机关的公文印刷和用具。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该局发展为物资供应部,专门负责采购政府各个部门所需物品。这标志着近代政府采购制度的开始。
1861年,美国通过一项联邦法案,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联邦政府采购必须使用公开招标方式。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为联邦服务总署提供了统一的政策和方法,确立了联邦政府的绝大多数民用部门由GSA进行集中采购的权利。1946年,美国在联合国经济社会委员会(ECOSOC)的首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名为“国际贸易组织的宪章(草案)”的文件,在该草案的第8条和第9条中首次提出了政府采购的原则,要求各国政府采购遵循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然而,最初的关贸总协定并未包括政府采购,成为贸易自由化的盲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世界经合发展组织(OECD)于1979年签署了第一个《政府采购协议》(GPA)。随后,在1987年东京回合时对该协议进行了小幅修改,并于1994年在马拉喀什签署了新的《政府采购协议》,将协议范围扩大到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