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保险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相关知识 > 保险代理法律知识

如何认定保险责任

点击数:67 更新时间:2024-05-27

 
4007

一、基本案情

1998年9月7日,杨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合同约定,投保标的物为一辆宝马轿车,保险金额为人民币900000元,保险期限为1998年9月12日至1999年9月11日。根据合同约定以及其他特别约定,保险公司承担对杨某投保车辆的保险责任。杨某支付了相应的保险费用。1999年7月27日凌晨,由于大雨,道路积水严重。当天上午,杨某准备开车上班,发现停放在住宅区通道的保险车辆轮胎被水淹,启动发动机后发动机死火,无法启动。杨某将车辆拖至某修理厂进行检查,确认发动机故障。考虑到修理厂设备不齐全,杨某将车辆再次拖至某汽车维修公司。该公司检查后认为,发动机故障是由于进气系统进水导致连杆折断和缸体破损。杨某向保险公司报案,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杨某遂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在审理期间,法院委托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车辆受损原因进行鉴定。检验所认为,造成发动机缸体损坏的直接原因是进气口浸泡在水中,导致发动机吸入水,进而导致连杆折断和缸体破损。双方对鉴定意见无异议。

二、关于保险的近因原则

(一)什么是“近因”?

保险中的近因原则适用于所有保险,经过几个世纪的争论后得以普遍接受。近因原则最早在海上保险中得到明确解释和确立。1918年的Leyland Shipping Co.Ltd. v. Norwich Union Fire Insurance Society Ltd.案是明确近因概念的重要案例。在该案中,一艘船被敌方鱼雷击中,船壳被炸开,船舱满水。船长将船停泊在码头边上,但由于船头搁浅,导致船壳严重扭曲最终沉没。保险人认为鱼雷是损失的近因,被保险人认为是船搁浅导致的近因。法庭最终判定保险人胜诉,并明确表示近因不是指时间上的接近,而是指效果上的接近,即导致损失的真正有效的原因。

(二)近因的识别

损失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并列发生、顺序发生和干预中断。在并列发生的情况下,近因必须是决定性有效的原因,即具有现实性、支配性和有效性。在顺序发生的情况下,近因是效果上最接近损失的原因,而不是时间上最接近损失的原因。在干预中断的情况下,如果新干预原因具有现实性、支配性和有效性,那么之前的原因就被取代,成为远因。近因是对损失产生最直接有效影响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增加损失程度或范围的因素。

在保险业务实践中,还存在同时存在两个近因的特殊情况。这种情况下,两个近因可能都属于保险责任或除外责任,或者一个属于保险责任,另一个属于非承保责任或除外责任。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诉讼开庭后一般处理时间
  2. 原告住址:
  3.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适用与限制
  4. 快速处理小事故的赔偿流程
  5. 人被撞骨折但未住院在家修养,如何赔偿

保险相关知识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逃逸罪上诉书
  2.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3. 无证驾驶导致骨折,可能面临的处罚
  4.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
  5. 网友咨询:车辆年检超期导致保险公司拒赔,律师如何处理?
  6. 人身保险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7. 追尾事故对方不签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如何处理
保险相关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