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2
如果企业有实力的,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可以兼并其他企业的。如果要兼并其他企业的,是需要制定完整的兼并计划,实施兼并行为的,有的朋友就会疑惑,企业兼并的操作程序怎么样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1. 初步确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企业
兼并方和被兼并方企业通常通过产权市场或直接洽谈的方式初步确定。由于现有产权市场存在不规范问题,直接洽谈或自行确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情况较为常见。
2. 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
企业进行兼并改制时,应全面认真清查被兼并方企业的各类资产和负债,以清理债权和债务关系。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防止国有资产在兼并中流失。兼并企业必须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若企业改制为非国有制企业,还需对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被兼并企业必须按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部门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
3. 资产评估
企业进行兼并改制时,必须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对资产进行评估。兼并方企业转换为股份制企业时,也需进行资产评估,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和商誉,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资产。非国有投资者兼并企业时,由直接持有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资格合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评估。其他形式的兼并应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国有资产评估。被兼并企业应向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评估立项,并提交财产目录和相关会计报表等资料。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申请单位应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具备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可从事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否则不予认可。评估机构评定和估算资产后,向委托单位提供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委托单位将资产评估报告书报主管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应下达给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未进行资产评估而签订出售协议的,协议应视为无效。
4. 确定产权底价
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值,被兼并企业应合理确定出售底价,并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成交价。成交价不得低于底价,但可在底价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浮动(浮动价低于评估价的90%需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未按规定进行评估的,不办理产权变动手续。招标、投标方式确定成交价时,应按《招标投标法》规定办理。自行确定对象的企业兼并可协商议价,但议价不得低于评估值所确认的底价。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被兼并企业,成交价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5. 签署兼并协议和转让价款管理
成交价确定后,兼并双方所有者应签署兼并协议。全民所有制企业被兼并时,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地方未设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由财政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报同级政府决定。为顺利进行兼并工作,应征求被兼并企业职工意见并做好思想工作。职工不同意兼并不影响兼并协议效力。集体所有制企业被兼并时,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兼并协议无效。因未获通过导致兼并协议无效的,兼并企业可主张赔偿损失,按合同法规定处理。已实施承包或租赁制的企业,在确定被兼并前,应按规定办理中止合同手续。未办理中止合同手续前不得兼并。兼并企业应一次性支付价款,如确有困难,经双方协商并获得批准,可分期支付。分期支付首期付款额不得低于价款的30%,其余应由受让方提供合法担保,并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内支付完毕。未付款部分按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剩余按规定处理。为保护债权金融机构利益,《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规定,在改制过程中必须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才能进行改制。未落实金融债务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兼并协议自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需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未经批准的,兼并协议无效。但根据合同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补办报批手续的,兼并协议有效。
6. 办理产权转让的清算和法律手续
被兼并方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归该企业产权所有者。全民所有制企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其净收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解缴国库。集体所有制企业净收入按产权归属分别归不同所有者。企业被兼并后,应按法律规定办理产权变动登记和税务变更登记。土地管理部门需为兼并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权属证书,如被兼并企业用地属于国有划拨土地,兼并企业还需与县级以上政府重新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若属于企业合并,兼并企业应及时办理被兼并企业法人注销登记。未办理注销登记但协议已履行的,不影响兼并协议效力和兼并企业对被兼并企业债权债务的承担。属于控股式兼并,新设企业应办理法人变更登记。
7. 权利义务承担和职工安置
合并式兼并时,兼并企业应承继被兼并企业债权和债务。若当事人履行了债权人保护程序但债权人未在期限内申报债权,则不能主张债权;若当事人未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而进行兼并,则兼并方应承担被兼并方负债。在吸收合并情况下,若被兼并企业管理人隐瞒或遗漏企业债务,债权人在期限内申报债权后,兼并企业应承担该债权。未在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兼并企业不承担该债权清偿,被兼并企业出资人负有清偿责任。控股式兼并中,被兼并企业仍保留法人主体资格,因此被控股企业债务由被兼并企业承担。但若控股企业抽逃资金或逃避债务导致被控股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则除外。被兼并方职工原则上由兼并企业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