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3-19
根据《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并非财产,而是一种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因此,宅基地不能买卖或继承,只能在本村集体内经过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流转,并颁发相应证件。
中国实行城乡二元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农转非”。然而,一旦户口转移,就会失去对老家宅基地的继承权,也无法重新购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宅”成为村集体的资产。
虽然一些人不愿意进行农转非,甚至有公务员试图“非转农”,但这只是少数情况。大势所趋是城市化。因此,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如果相关法规不变,宅基地注定会丧失。
根据《物权法》第15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享有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宅基地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和国家相关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农户生活需求而分配的宅基地,可用于建造住房、辅助用房、庭院、沼气池、禽兽舍、柴草堆放等。农户只享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出租或非法转让。然而,农户对宅基地上的附着物享有所有权,有权买卖和租赁,不受他人侵犯。当房屋出售或出租时,宅基地的使用权将转移给受让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的所有权始终归集体所有。对于已出售或出租的房屋,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的使用权。此外,农户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和小庭院时,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