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受贿款早退是否构成受贿行为的判定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法律知识

干部受贿款早退是否构成受贿行为的判定问题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5-30

 
394637
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贿的行为是比较多的,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贿的,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按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而退还受贿财物是决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条件之一,那么干部受贿款早退算不算是受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的行为并不构成受贿罪。然而,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在受贿后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上交财物,这并不影响对其受贿罪的认定。

二、认定受贿故意的因素

对于收受财物后上交的行为人是否具有受贿故意,可以综合以下三个方面因素进行认定:1、真实意思表示:要考察行为人是否真实地拒绝接受财物。即使行为人收受了财物,但如果可以证明其在接受时表示了拒绝,那么可以认定其没有受贿故意。2、实际行动:要观察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持续不断的实际行动来拒绝接受财物并退还。如果行为人在收受财物后立即采取行动将财物退还,这表明其没有受贿故意。3、客观合理事由:要查看是否存在行为人无法退还财物的客观合理事由。如果行为人因客观原因无法退还财物,例如财物已被毁坏或丢失,那么可以认定其没有受贿故意。

三、判定方法

对于行为人是否具备上述三个方面条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供述、请托人、行为人家属或亲友的证人证言,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进行判定。只有在充分考虑和评估这些因素后,才能准确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受贿罪。

综上所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规定,对于干部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但如果行为人在受贿后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上交财物,仍然可以认定其受贿罪。判定行为人是否具备受贿故意需要综合考虑其真实意思表示、实际行动和是否存在无法退还的客观合理事由。在具体判定时,应综合各种证据进行评估。

延伸阅读
  1. 对受贿罪牵连犯是否实行数罪并罚的问题研究
  2. 收受并长期使用他人赠送的未过户车辆行为人构成何罪
  3. 索要财物的对方是否构成行贿罪
  4.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从轻减轻的情形有哪些
  5. 受贿罪是否适用缓刑的法律解读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依法上交反骗财物——诈骗案件中的追缴和没收
  2. 劳务派遣的员工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3.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
  4. 网络电信诈骗的立案标准及相关司法解释
  5.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幅度及处罚方法
  6. 聚众斗殴黑恶势力刑罚量刑标准
  7. 犯滥用职权罪是否会定罪免刑?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