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5
1. 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2. 提供有效的诊断证明和完整的病历材料,包括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复印或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
3. 提供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身份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
4. 提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2. 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4. 患有职业病;
5. 在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职工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视同工伤: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2.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3.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并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在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职工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 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可分为轻伤和重伤,进一步细分为轻伤、中度伤、无生命危险的重伤、有生命危险的重伤、危重、存活和不明;
2. 根据致伤因素分类,可分为机械性损伤(如切割伤、刺伤、挫伤、挤压伤、高处坠落引起的骨折)、物理性损伤(如烫伤、烧伤、冻伤、电损伤、电离辐射损伤)和化学性损伤(如强酸、强碱、磷和氢氟酸等造成的灼伤);
3. 根据受伤部位分类,可分为颅脑伤、面部伤、胸部伤、腹部伤和肢体伤;
4. 根据皮肤或粘膜表面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5. 根据受伤组织和器官多寡,可分为单个伤和多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