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7
1. 医务劳动鉴定与伤残等级之间的关系
要成立鉴定技术小组,由有经验、良好医德和医务劳动鉴定资格的医学专家组成,杜绝一人鉴定的现象。
2. 贯彻执行劳动鉴定标准
严格按照政策和规定程序进行鉴定。
3. 建立和健全劳动鉴定档案
包括职工健康档案和工伤档案,统一制发卡片、表格和致残证件等。
4.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劳动鉴定工作关系到职工的工伤待遇、养老保险、疾病医疗、劳动就业等权益。劳动鉴定工作人员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使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
5. 服务于企业的原则
劳动鉴定要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为企业排忧解难,减轻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为企业参与竞争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 客观、公正的原则
劳动鉴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标准为尺度。鉴定结论应由集体研究确定,并及时向职工群众公开。劳动鉴定人员要实行回避制度。
1. 劳动鉴定申请
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填写《劳动鉴定申请表》,特殊情况下,职工可直接申请。
2. 提供相关资料
提供历次病、伤、残的原始病历,工伤残的需要提供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和相关材料;职业病的需要提供卫生部门授权的职业病防治所提供的诊断资料;精神病的需要提供精神病院的诊断资料;其他情况需要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明等。
3. 劳动鉴定委员会审定申请
劳动鉴定委员会认真审定申请及附件材料,对资料不全或情况不明的不予受理。
4. 统一安排鉴定
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劳动鉴定委员会统一安排鉴定,并提前通知企业和相关人员。
5. 医学诊断
劳动鉴定委员会委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有鉴定资格的医生组成专家组,对被鉴定人员进行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学诊断。
6. 鉴定结论
专家组根据伤残、病残职工的状况,写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意见,由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伤病或伤残等级,并发给等级证明书。鉴定结果及时通知企业和被鉴定的职工。
7. 复查和重新鉴定
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查;对复查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复查鉴定最终结论由省级劳动鉴定机构作出。
1. 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
按照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办理。
2. 与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生争议
按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