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24条:清算组的组成与职能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2
一、清算组的组成方式与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清算组由人民法院、同级人民政府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工商行政管理、计委、审计、税务、物价、劳动、人事等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组成。然而,这种组成方式实际上是政府联合办公的形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破产是一种新生事物,由政府各部门出面解决,以示慎重,尚可理解。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破产将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根据资料显示,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再由政府各部门选派人员组成清算组联合办公,将导致大批的政府工作人员长期在人民法院工作。这不仅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发生冲突,与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相悖。破产法规定由政府各有关部门派员共同组成清算组,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分配,实质上是由政府对破产财产的管理和分配,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的改革方向不协调。对破产财产的分配实质上是经济资源的再分配。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由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对破产财产的分配也就不应再直接参与。因此,十几年前破产立法设计的清算组的组成方式已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不相符合。
二、清算组的组成形式与其职能不相符合
清算组的基本职能是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并可依法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这些职能都属于具体执行性质的行为。然而,由政府各个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性质上应是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的意思机构,这样的清算组如何实施各种具体的执行性质的清算行为?又如何能够进行必要的民事行为呢?假设这种代表政府各个部门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具有政府特征的清算组真的进行了民事行为,它与对方民事主体的地位能够真正平等吗?因此,清算组的组成形式与其职能不相符合。
以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24条关于清算组制度的基本规定的分析。我国现行破产立法将破产管理人称之为清算组,这本身就是一个失误。清算组制度包括清算组的组成、职能、地位等一系列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清算组的组成及相关问题的立法失误与纠正进行研讨。在未来的破产立法中,应考虑调整清算组的组成方式,使其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确保清算组能够有效履行其具体执行性质的职能,以保障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