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1
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找出异常变动的原因。
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并与上期进行比较,以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确定各期之间是否出现重大波动,进一步查明原因。
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如果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适当的审计证据,例如通过检查相关凭证等。
评估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
抽查一个月的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比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
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并确定前后期是否一致。关注周期性和偶然性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
通过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天且金额大于一定数额的发货单据,核对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同时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中选择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天且金额大于一定数额的凭证,与发货单据核对,以确定销售是否存在跨期现象。
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与正常水平相比),并考虑是否需要追加截止程序。
获取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所有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检查是否存在未取得对方认可的大额销售。
调整重大跨期销售。
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审计程序。
获取或编制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与营业收入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检查营业收入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