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4-02
银行资产剥离是指将部分资产从总资产中分离出来,以资产包的形式注入准备好的资产壳中,从而实现与原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分离,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操作。根据实际操作情况,银行资产剥离可分为两种类型。
政策性剥离是指国家对不良资产剥离规模、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在政策性剥离中,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资金清算采取以银行省级分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驻各地办事处为基本清算单位,在规定时间分次完成。国有银行按不良资产的帐面价值和表内利息从国家财政取得对价。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的性质,不应按照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对待。因此,由此引发的国有银行与资产公司之间的纠纷应由政府机构处理,人民法院不应受理,其他受让人直接起诉银行的亦不宜受理。
商业性剥离是通过招投标等完全商业化方式完成剥离,按照市场原则由双方或通过竞买方式确定价格。银行不是从财政上取得对价,而是从收购人处取得交易对价。目前,工-行与**资产公司已开始尝试商业化资产剥离的运作。在商业性剥离中,应按照民事法律关系对待,以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处理。
对于银行和企业的体制性欠账,国家应拿出一部分体制性资源作补偿,将贷款改为投资,即将企业无法归还的贷款转为对企业的投资。这主要适用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及社会稳定的大型企业拖欠的贷款。
专业银行公司化旨在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的经营机制,使其不受政府行政干预,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通过坚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建立符合商业原则的国有商业银行。
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规模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通过联合聚集起庞大的生产力,企业集团能够产生单个企业难以实现的组合效应,迅速满足现代规模经济的要求。政府在企业资产重组工作中应进行强有力的领导和策划,通过合资、合作、嫁接等方式来重组和配置资源,以实现资源的重新启动。同时,必须落实好银行的债权,以期达到盘活信贷资产的目的。
信贷资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于每一笔贷款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为了强化信贷管理,必须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行长负责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分级审批制度、离职审计制度,以减少经营风险。此外,还需要纠正重贷轻管现象,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新的不良信贷资产的发生。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应从法律上进行保障,杜绝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同时,应支持银行依法催收贷款本息,并在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对借企业逃避债务或侵蚀银行资产的行为进行起诉,以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