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6-22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质押权人不能直接处置质押物,而是需要通过法院判决后走司法拍卖的程序。
根据《担保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时,质权人应当返还质物。
如果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
质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出质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根据《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九十三条,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出租、处分质物,给出质人造成损失的,质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质权人无权在质押期间处分质押物。只有在质押期满后,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质权人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押物以弥补损失。
质权人不能在不与出质人沟通的情况下处置质物财产,并且质权人有义务妥善保管质押财产。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质权人可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
1. 不能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或者价值明显减少,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情况下,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出质人不提供担保,质权人可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2. 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时,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优先受偿拍卖、变卖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质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时,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四百三十四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转质,造成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