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的申报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法律知识

反垄断的申报标准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8

 
384175
我国大部分东西都是经过垄断的,但是我国不允许私人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那么反垄断是什么?反垄断的申报标准是什么?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是针对具有垄断或垄断趋势的公司的干预手段。在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纷纷采取严格的法律立法来进行反垄断的规制。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也积极承担起反垄断的责任。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如果事实成立,这两家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为了明确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该规定共分为五条,以下是各条的具体内容:

第一条:目的

为了明确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经营者集中的定义

经营者集中包括以下情形:一是经营者合并;二是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是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第三条:申报标准

当经营者集中达到以下标准之一时,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经申报的集中不得实施:一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的计算应考虑特殊行业、领域(如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条:未达到申报标准的调查

如果经营者集中未达到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按照规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

第五条:生效日期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延伸阅读
  1. 单位受贿罪的定义和主体
  2. 公司参与非法集资涉及员工的刑事责任
  3. 法律上对非法集资的相关规定
  4. 刑讯逼供: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活动的侵犯
  5. 什么是土地征收

反垄断法热门知识

  1. 仓储合同的定义
  2. 垄断行为的分类
  3.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定义和意义
  4.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5. 反垄断的申报标准
  6. 产品质量的法律要求和生产者责任
  7.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