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然而,变更劳动合同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这一规定明确了变更劳动合同时必须采取的方式。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条件变化和劳动者岗位需求的变化,劳动合同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劳动合同的变更来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口头上变更劳动合同,但并未在劳动合同文本上进行修改;或者虽然变更了劳动合同,却不将劳动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自己保管,而是由用人单位集中保管。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没有合同文本或没有保管劳动合同文本的情况下,擅自改动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直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才发现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进行了篡改,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即使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也多以劳动合同文本为依据进行仲裁和判决,导致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有效时间内进行。换句话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已经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才能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如果劳动合同尚未订立或已经履行完毕,则不存在劳动合同的变更问题。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是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也是劳动合同变更应遵循的原则。劳动合同关系是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而形成的,因此劳动合同的变更也必须通过双方协商一致才能进行。需要强调的是,劳动合同允许变更,但不允许单方变更,任何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并非任意行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的变更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