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离职的法律后果及处理程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法律知识

擅自离职的法律后果及处理程序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6-19

 
379569
劳动者在工作的时候遭遇到了单位不公平的对待,比如单位要求劳动者天天加班,劳动者受不了提出辞职,但被单位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劳动者会擅自离职。那么,擅自离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有关介绍,你可以看一看。

一、擅自离职的定义

所谓“擅自离职”,是指员工在未经单位批准或未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擅自离开所在单位的行为。

二、擅自离职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员工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属于无故旷工行为,应按照自动离职处理。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员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员工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员工应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员工所支付的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此外,《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员工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员工自动离职的手续办理

离职周期:员工离职必须按照不同职级的要求进行离职周期的安排。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周期一般为3天或更长,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的离职周期一般为7天或更长,总监的离职周期一般为14天或更长,副总经理及以上高级管理者的离职周期一般为1个月或更长。离职管理交接:离职手续办理和交接必须以书面文件资料存档的形式进行,口头形式不被认可。如果没有书面文件资料存档,视为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仍未解除,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另外,离职的交接必须详尽、清晰,以免导致新接任人员不熟悉前任人员情况、信息资料未完全移交,从而导致工作中断和离职纠纷的发生。离职手续:员工在离职前必须填写完整《离职职员申请表》,并经直属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和公司高管签字同意后,方可开始办理离职交接手续。离职交接内容:离职交接包括与本部门的工作交接,与行政部门的门禁卡、名片、工装、办公用品、电脑、车辆的交接,以及与人力资源部的制度文件交还等。在交接过程中,三类资料的交接尤为重要:1. 技术资料交接:包括技术研发信息、产品配方、技术测试信息等,一般由技术部负责人接收;2. 客户资料交接:包括客户的企业名称、联系人姓名、地址、电话、个人兴趣爱好、曾发生的业务记录等,一般由客服部负责人接收;3. 帐务资料交接:包括应收、应付款记录、预支款项交割等,一般与财务部进行交接。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完成所有交接手续后,员工方可结算并领取薪资。
延伸阅读
  1. 建设工程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2. 留置流押条款无效的法律后果
  3. 网贷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
  4. 担保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是否会列入失信名单
  5. 行政机关未履行监督职责是否应受处分

劳动保障热门知识

  1. 公司裁员的赔偿标准及程序
  2. 公司进行经济性裁员必须履行哪些程序
  3. 员工自动离职怎么拿工资?
  4. 实习期离职是否会导致工资扣押
  5. 病退的条件和要求
  6. 员工医疗期内的辞退问题
  7. 用人单位裁员的合法程序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劳动合同解除解决方案

  1. 专利申请强制许可的程序
  2.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3.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4. 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申请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有哪些
  7. 劳动纠纷诉讼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互联网建设合同范本
  2. 网络游戏联合运营协议范本
  3. 网络程序员聘用合同范本
  4. 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