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诉讼时效及诉讼中断情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及诉讼中断情形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2-23

 
379359

一、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为了促进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和民事权利的流转,法律规定了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但对于特殊情况,法律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诉讼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1.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 寄存财务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对于医疗事故争议的诉讼时效,一般涉及患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因此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应当知道是指按照正常情况能够推定权利人已经知道,而不管权利人是否真正知道。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还存在中断的情况。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为某种法定事由的发生使原来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二、诉讼时效中断情形

  1. 权利人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有效方式,起诉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向卫生行政部门等医疗事故处理机关申请也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2. 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提出请求,要求其履行义务,这也是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之一。
  3.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义务人通过一定方式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也可以中断诉讼时效的进行。

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特别是受害者(患者)一方应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保留相关证据,以确保权利的顺利实现。

三、医疗事故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因此,医疗事故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医疗机构必须证明其医疗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在医疗行为中没有过错。否则,将推定医疗机构存在因果关系和过错责任。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对任何事实都无需举证,患者必须对在该医疗机构就医的事实及受损害的事实进行举证,而医疗机构只有能够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医护人员和医疗单位没有过错,医疗单位才不承担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2. 医疗事故争议何时向法院起诉
  3. 司法实践中如何考虑医疗事故中的诉讼时效的问题
  4. 医疗事故罪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5. 非工伤死亡:是否有获赔权益?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注射室工作制度的规定
  2. 医疗事故的证据及起诉问题
  3.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最好的方法
  4. 医疗过错一般赔偿多少万合适
  5. 跟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怎么处理
  6. 患者如何处理医疗事故纠纷
  7. 医疗纠纷怎么跟医院谈医疗事项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