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4

 
362484
网友田女士告诉小编,她自从去年剖腹产手术之后,时常感到腹部隐隐作痛。最近疼痛加剧,她到医院拍片检查,居然发现体内有一小块医用胶布。她想知道医疗事故的诉讼期限是怎么规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信息,供您参考。

一、短期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下列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

(二)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情况;

(三)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情况;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情况。

二、长期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然而,如果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当然,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详细分析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争议

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诉讼时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对“权利被侵害时”的理解上。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必须满足一个前置条件,即已构成医疗事故。

然而,医疗事故的确认权限专属于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及其以上各级医学会。在未经上述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和认定之前,医患双方均不可能“知道或应当知道”。

因此,对于医疗事故赔偿纠纷而言,民法通则中的“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应该被理解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为医疗事故时起计算”。

同时,医疗事故的认定是一个需要经过特定程序的鉴定过程,因此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为医疗事故的时间通常会滞后于人身损害的实际发生时间,这个时间可能短至数月,长至数年甚至更长。

因此,不能以人身损害的实际发生时间已超过一年作为案件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理由。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
  2. 医疗过错的机构鉴定程序
  3.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
  4. 医疗事故鉴定条件及程序
  5. 法医鉴定结果出具时间规定
  6.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7. 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程序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