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3
根据法释[2001]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且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情况下,双方被视为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则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请求。
根据该解释,用人单位可以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社部发〔2005〕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一致,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其适用的法律法规也不同。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而劳务关系则由《民法》来调整。
在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审判活动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经常被混淆,导致在适用法律法规上出现偏差。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对于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而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的报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方提供的都是劳动行为,但其本质区别在于提供劳动的一方是否是单位的成员,是否以单位职工的身份参加劳动,以及是否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