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31
根据救助人提供的材料和证件,"海安2号"轮在1978年10月4日搁浅于西沙群岛北礁,当时正在从香港驶往新加坡。救助人的"穗救201"轮于10月5日16:00抵达现场。由于双方未就签订救助契约问题达成协议,"穗救201"轮在现场进行守护,以确保难船上的船员安全。然而,由于天气恶化,台风前锋已进入南海,难船机舱破裂进水,电源中断。船长发出SOS求救信号并决定弃船。在黑夜中,"穗救201"轮冒着风险放出救生艇将难船全体船员20人救出,并于10月11日送到黄埔港。
10月13日,"海安2号"轮船长与救助人签订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标准格式的救助契约。
救助人于1978年10月7日至18日派出"穗救6号"轮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勘察,结果如下:
救助人于10月16日派出"穗救202"拖轮到现场守护。1978年11月2日,救助工程船"穗救捞6号"、四艘卸货驳船、三艘海上工作艇和相关设备以及103名救捞人员从黄埔启航,4日到达北礁。首先,在礁盘的西南边炸开一条长420米、宽14米的航道,并设立40个灯标,以便安排卸货和减轻难船的搁坐力。然后拖绞难船出浅。从11月10日开始进行卸货,持续到12月29日。卸货期间,每天都有5到6级的东北风,气候恶劣。为了加强卸货进度,当驳船由于低潮无法靠近难船时,救捞人员冒着危险扛着货物涉水趟过600米的礁滩,然后将货物装上驳船。在东北强风季节过去后,救助人于1979年3月28日派出"穗救6号"、"穗救201"和"穗救207"前往现场。经过修补难船漏洞、充气排水、抛锚和安设推力把杆,于1979年4月19日成功地将难船拖绞出浅。4月23日,"穗救207"将"海安2号"轮从北礁拖回黄埔港。
根据1979年7月黄埔理货公司的理货结果,全部获救货物仅有400余吨。已由救助人分两批出售,第一批货物净值为人民币380,624.38元,第二批货物净值为人民币380,624.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