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类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法律知识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类型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6

 
370341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定义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根据公务员法规定的一项制度,旨在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回避制度通过对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的限制,使其避开与亲属关系和公务有关的情况。

二、公务员回避免职人规定

根据《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公务员必须服从回避决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将被免职。公务员应主动报告应回避的情况。如果未及时报告或有意隐瞒,将受到批评教育;如果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后果,将受到相应处分。

三、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形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 任职回避:公务员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同时,他们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2. 地域回避:公务员不得在自己成长地担任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包括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但自治县县长应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3. 公务回避: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涉及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以及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情况。此外,还包括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4. 离职回避: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在离职三年内,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也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也受到同样限制。

延伸阅读
  1.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范围
  2. 公务员法第68条规定的任职回避
  3. 亲属关系在我国的社会制度中的重要性
  4. 公务员回避制度
  5. 公务员辞职回避制度

行政相关热门知识

  1. 中办国办印发《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
  2. 幼师是否具备报考公务员的资格
  3. 公务员录用举报处理程序
  4. 行政记大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纪律处罚
  5. 公务员的资格要求
  6. 网上贷款逾期影响公务员政审吗
  7. 酒驾处分期间能考公务员吗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