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由谁来负责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6
未成年人在校园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受到来自老师、同学、教职工等等方面带来的伤害。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受到伤害,大部分家长都会要求学校承担责任。那么,未成年人校园伤害,应由谁来负责?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监护人的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在没有父母或其他亲属担任监护人的情况下,可以由父母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等单位担任监护人。学校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范围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监护关系不能随意设立或变更。因此,将未成年人送至学校学习的监护人并未将监护职责转移给学校,学校也不因接受未成年学生到校学习而自动承担监护职责。
监护职责的委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如果监护人希望将监护职责委托给学校,必须与学校达成明确的委托约定。在没有明确的委托约定的情况下,不能推定学校已经接受监护人的委托,也不能要求学校承担部分或全部的监护职责。在本案中,被告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的入学协议中没有约定家长委托学校履行监护职责。因此,被告学校对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没有监护职责。
学校的责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根据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如果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应当承担责任。因此,学校虽然没有监护职责,但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如果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保护义务时没有过错,那么学校不承担本案的责任。但如果学校存在过错,将会成为本案的责任承担主体,需要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的责任
在校园伤害事件中,第三人包括校外第三人和学生本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的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由侵权人承担;如果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对于学生本人而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因此,如果学生造成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应当承担责任,除非另有约定;如果受委托人存在过错,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