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方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6
签订劳动合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所以劳动者工作后最好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厂方根本不与员工签合同遇到事了厂方说是员工不与他签合同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厂方不提供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因厂方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厂方负有举证责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和第三十九条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由厂方掌握管理,厂方应当提供。如果厂方不提供相关证据,将承担不利后果。
根据《劳动争议案件办案规则》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厂方掌握管理,厂方应当提供。如果厂方不提供相关证据,将承担不利后果。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举证责任承担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或劳动者直系亲属对于是否构成工伤发生争议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的类型
劳动争议纠纷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具体包括以下类型:
-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
- 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
-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
- 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
-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
-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的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以下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 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 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 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 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 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的,应当按照劳务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