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临时工法律知识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27

 
363306
如果实行朝九晚五、一周工作五天的员工,是全日制员工,如果没有正常的工作时间,随意性参加工作的,就是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人仍然是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的,那么,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风险是如何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1. 被认定为全日制用工导致的法律风险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根据日、周工作时间范围进行界定。然而,这一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引发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将非全日制用工方式误认为全日制用工,主要原因包括:因加班等原因导致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时限;未签订非全日制用工书面协议且缺乏考勤记录,无法证明实际工作时间等。

如果非全日制用工被认定为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全日制用工的相关规定履行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这包括但不限于: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双倍工资支付责任;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否则将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责任。

2. 被认定为劳务关系导致的法律风险

由于未签订书面非全日制用工协议或未依法购买工伤保险等原因,非全日制用工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如果在用工期间,劳务提供者发生人身意外,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且无法通过工伤保险方式将赔付风险合法分散。因此,这种法律风险较高。

3. 未购买工伤保险导致的工伤赔付风险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并未要求非全日制用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非全日制用工仍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由于非全日制用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增减调整方便,许多单位未将非全日制劳动者纳入单位人力资源库,容易忽视社会保险购买义务。同时,一些劳动者为了多获得现金而要求用人单位不购买社会保险,导致用人单位未为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的情况大量存在。

如果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尤其是工伤保险,一旦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工伤者支付相应工伤保险待遇。

延伸阅读
  1. 离婚前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么
  2. 婚后财产保全怎么做才有效
  3. 园务管理制度
  4. 众筹的法律风险及国外监管措施借鉴
  5. 委托技术开发合同的主要义务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农民工工资担保保证金缴纳比例的相关规定
  2. 特殊工种退休申请的证明材料
  3. 保护童工权益:究竟谁应对服装厂雇佣殴打童工负责?
  4. 赠予所得房产转让税费:了解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5. 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可转让性探讨
  6. 电动车人行横道被撞致命:法律责任与赔偿分析
  7. 生育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