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3
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
共同海损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共同海损要求海上危险必须是同一航程中的财产所共同面临的。同一海上航程指船舶在装货港码头装货开始到卸货港卸货时为止的海上运输全过程,不限于船舶在海上航行这一个环节。
共同海损还要求财产遭遇的危险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危险。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危险指的是船舶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尚未危及船货的共同安全,但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则将不可避免地给船货带来共同危险。例如,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航速剧减,航行时间意外增加,剩余燃油已不足以将船驶抵原定目的港,如不立即驶往就近港口避难加油,即有可能对船货构成危险,采取绕航加油的措施因此可构成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要求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这意味着明知采取此项措施将导致船货牺牲或支付额外费用,但为了使船货免遭更大损失而主动采取的措施为有意的共同海损措施。
合理的共同海损通常包括措施本身的合理性和合理措施具有一定的限度两个方面。前者,船货遇险时,应依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解除危险有效、节约并能防止或减少损失扩大的措施。后者,依遇险时的具体情况判断合理的限度,超过限度的措施就不应构成共同海损。措施合理与否也是相对的,如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的当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未能获得预期效果,该措施也应被认为是合理的,由此产生的牺牲或费用可列入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是指因采取共同海损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产生的费用。共同海损要求这些牺牲和费用是采取非正常共同海损措施所产生的直接后果。
直接后果是指该项损失或费用应是在采取共同海损行为时可以合理预见的损失或费用,且共同海损行为与该损失或费用之间应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共同海损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全船货和其他财产的安全,并由获救财产方即各受益方根据获救财产的价值分摊共同海损牺牲和费用。
共同海损要求采取的措施必须有效果。如果采取措施后未能避免船货和其他财产的全损,则不能构成共同海损。但这里所指的“有效果”,并非要求财产全部获救,即使只有部分财产获救,也不影响共同海损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