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5-01

 
362588

在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再有权利提出回避申请。回避申请是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但其行使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事后提出回避申请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事先知道回避情况存在,但因不满结果而提出回避申请。

对于这种情况,应视为当事人放弃了申请权。为了确保程序有效进行,当事人有义务随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阻止无效程序的开始。如果当事人事先知道回避情况存在却选择不提出异议,这只能表明其有不良动机,法律不会允许人们出于不良动机而获利。

(2) 回避情况事后才知道,当事人因此提出回避申请。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告知回避申请权利,当事人可以在行政救济程序中将其作为程序违法的理由提出。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已经告知回避申请权利,那么当事人可以视为放弃了回避申请的权利。

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下做出的行政行动的效力

应当回避但未回避的行政行动可能会受到质疑。回避的目的是防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做出偏私的决定,因此,这并不意味着有偏私情况下做出的行政行动一定是不公平的。然而,对于一个有偏私情况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未回避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尽管在法律上可能是合法的,但人们可能会感到恶心和排斥,就像在享用美食时吞下一只苍蝇一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偏私情况意味着他们已失去作出裁决的资格,一个没有资格的人所做出的裁决如何能够有效呢?因此,未回避而做出的行政行动应当可撤销,除非当事人放弃申请权。

延伸阅读
  1.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一般调解程序
  2. 解除限制出境的程序
  3. 财产保全程序及要点
  4. 保全对方车辆之后的程序
  5. 电子签名的鉴定程序和条件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如何办理免于起诉申请
  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没有作出规定
  3.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
  4. 交通事故民事诉讼流程
  5.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
  6. 停尸费的责任承担
  7. 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专利转让的程序
  3.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4.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5. 劳动纠纷的解决方式之仲裁
  6. 辞退纠纷处理
  7. 劳动纠纷诉讼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