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托管实践的法律规制状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国有独资公司法律知识

中国企业托管实践的法律规制状况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5-06-18

 
361805

近期媒体报道称,上广电因经营亏损严重被上海市国资委指定“托管”给上海仪电集团。然而,关于托管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对于第三方权益保护措施也很少涉及。

托管的定义和法律关系

托管是指一方将其企业或资产委托给另一方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行为。然而,目前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对于托管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

在中国,关于托管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各级政府或地方人大颁布的地方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文件中。然而,这些规定形式各异,法律定性不一,规范性不足。

托管协议是托管行为的依据,应当遵循协议和合同法的规定。然而,合同法的一些原则规定,如委托等,并不能完全适应托管的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根据实践需求、托管的特点以及国有企业的特性,制定特别的法规或政策。

托管的法律定性争议

关于托管的法律定性存在两种争议观点,一种认为托管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另一种认为托管是一种信托关系。支持“信托关系说”的观点认为,托管的受托人在内部行为上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事,在外部行为上是以被托管企业的名义行事,而不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事。而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受托人是以委托人的名义对外行事;托管的受托人自行决定经营,而委托代理的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实施经营。此外,支持“信托关系说”的观点还指出,托管符合信托的特征,如受托人接受委托,按自身意愿管理委托人的财产;托管有受益人,可以是受托人、委托人或其他第三人;托管要求受托人与委托人的财产分离,符合《信托法》对“信托财产与受托人财产相区别”的规定。

鉴于我国企业托管的定义和操作存在差异,无法统一确定其法律定性,只能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托管的细节规范

各地政府对于托管的具体规范也不统一。例如,1995年海南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海南经济特区国有资产条例》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委托运营”进行了专门规定,包括了委托经营的定义、受托人的条件、托管终止或解除的事由、受托人提供财产抵押或保证金或第三人保证的要求,以及选择受托人的招投标程序等。同样,1997年青岛市政府颁布的《青岛市国有资产委托运营办法》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延伸阅读
  1. 我国法律规定的定金种类
  2. 离婚请求财产赔偿的法律依据
  3. 未成年孩子是否可以断绝关系
  4. 离婚应诉答辩期限及相关法律规定
  5. 公司住所的定义及法律意义

公司类型热门知识

  1. 第一章 总则
  2. 股东协议
  3. 非法采矿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
  4. 股东是否有资格担任监事
  5. 有效政府理论
  6. 有限公司可以个人独资吗
  7. 遇到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处理
公司类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建设合同范本
  2. 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合同范本
  3. 网络媒体合作协议范本
  4. 物业维修律师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