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成立流程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2-23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逐渐发现随着投资的迅速发展,为了公益发展的目的,有的公益人士会选择组建基金会。对于基金会,国家有着严格的监管流程。因此,了解基金会成立流程对公益人士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基金会的成立流程标准规定。
1、确定基金会宗旨
每个基金会应该明确表述其存在原因和目标的宗旨。
2、组建理事会
初始的理事会将通过规划和筹资帮助工作团队将基金会的想法变为现实。随着基金会的发展,理事会的性质和成员也会发生变化。
3、起草章程
章程是理事会的运营规则,应该在基金会早期由理事会制定通过。
4、准备注册所需的原始基金
原始基金必须是货币资金。
5、选择业务主管部门并获得同意文件
根据最新政策,一些地区不再需要找业务主管单位。
6、寻找办公场所和招募工作人员
7、填写法人登记申请书
确定在哪个民政部门登记,并向该部门提交法人登记申请书。国务院民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
8、进行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描述了基金会的潜力愿景,并确定实现这个潜力所需的步骤、工作团队和项目优先事项。
9、制定预算计划和资源开发计划
财务监管和资源开发是理事会的重要职责。预算和财务计划应清楚描述实现战略规划所需的资源。
10、建立基金会正式文件的存档体系
登记文件、理事会会议记录、财务报告和其他正式文件应妥善存档。
11、建立会计体系
基金会财务的尽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满足现状和未来需求的会计体系。
12、提交税收减免资格申请
法律规定
《基金会管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基金会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并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应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以及募捐、捐赠、资助等活动情况以及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等。第三十八条:基金会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应在年度检查通过后,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年度工作报告,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和监督。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公布虚假信息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
第三条:信息公布义务人公布的信息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信息公布义务人应确保捐赠人和社会公众能够快捷、方便地查阅或复制公布的信息资料。财务会计报告未经审计不得对外公布。
《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
基金会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发起人、主要捐赠人、基金会理事主要来源单位、基金会投资的被投资方、与基金会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个人或组织、基金会与上述个人或组织发生的交易等信息。
《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
接受捐赠机构应公布机构名称、机构基本情况、机构宗旨和业务范围、办公地址、工作电话、处理投诉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机构财务信息应包括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信息、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其他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