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中止和终结法律知识

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26

 
360199
先予执行是我国常用的一种法制制度,一般执行的时间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后,作出终审判决前。那么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呢?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的有关“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相关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先予执行适用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优先予以执行。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先予执行还适用于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其合法权益,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先予执行是必要的措施。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情况紧急是先予执行的另一个适用条件。情况紧急主要包括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款的;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

上述类型的案件如果需要先予执行,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先予执行是预先实现权利人的权利,因此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明确。在司法实践中,要求案件的基本事实清楚,人民法院能够判断谁是权利人以及权利人享有何种性质的权利。被申请人承担的义务通常属于给付、返还或赔偿义务。

二、申请人有实现权利的迫切需要

申请人必须具有实现权利的迫切需要。如果申请人不预先实现相关权利,其生活或生产将面临极大困难。

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先予执行的申请应由当事人主动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不能主动依职权裁定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当事人自己最清楚是否因生活或生产的急需而要立即实现相关权利。

四、被申请人有履行的能力

被申请人必须具备履行的能力,只有被申请人具有履行的能力,申请人的申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法院作出的先予执行裁定才有实际意义。

一旦先予执行的裁定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先予执行裁定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在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先予执行裁定的效力,只有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或者人民法院撤销先予执行的裁定后才消失。

延伸阅读
  1. 申请先予执行的含义
  2. 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3. 先予执行申请的证据要求
  4. 有关诉讼仲裁的基本法律知识(二)
  5. 申请先予执行的裁定时间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协议离婚男方离婚后不履行抚养费的解决办法
  2.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费用问题
  4. 法人和执行董事的区别
  5. 钱亮的问题: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6. 保险公司拖欠理赔费用一年可起诉利息吗
  7. 执行异议的实体审查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