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诈所订立的保证合同效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效力法律知识

受欺诈所订立的保证合同效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16

 
357039

受欺诈所订立的保证合同效力

保证人与债权人是保证合同当事人。双方所订保证合同能否有效成立,适用民法典一般规定。当第三人(被保证人)对保证人作出欺诈行为是否影响保证合同效力时,应视债权人是否有过错而确定。

保证合同与保证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概念,两者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不尽相同。保证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三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三方当事人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各不相同,因此保证法律关系实质是由三个性质不同的合同来联结并确定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三方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换言之,在保证法律关系中存在着三种合同关系:第一个合同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合同,即主合同,它是保证关系产生的基础;第二个合同是债务人和保证人订立的委托保证合同,这是一种委托关系;第三个合同是保证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即保证合同,这才是保证的本体。也就是说,只有债权人和保证人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因欺诈而签订的合同无效,但是,我国在立法上和理论上都认为欺诈必须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为的。现行法律也只对一方当事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的效力作了规定,即可以认定无效。那么,如果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对行为人进行欺诈,从而使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签订合同,这种合同的效力如何呢?是否一律有效或者无效?对此,应区分两种情况:(1)第三人对合同当事人进行欺诈时,如果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知道对方受欺诈的事实或者应该知道这一事实,那么该合同是无效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依据民法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该当事人应该通知或提醒受第三人欺诈的对方当事人。如果他不通知或者不提醒则属于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构成欺诈。这样,他和受第三人欺诈的对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因他自己的行为构成欺诈而无效。(2)因第三人对一方当事人进行欺诈而签订的合同,如果对方当事人(相对人)不知道并且不应该知道当事人受第三人欺诈的事实,即相对人善意无过失时,该合同不能认定无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人属于善意第三人。按照我国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方可不承担民事责任。换言之,债权人如果明知保证人受债权人的欺诈或者应当知道这一事实时,债权人实际上也构成了欺诈,其行为即可看成与债务人的行为串通一气来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当然应当无效,保证人也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债权人善意无过失,即债权人不知道而且也不应知道保证人受主债务人欺诈的事实,依照法律就不能认定保证合同无效。

有问题需要沟通解决,要是对于其中内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及时寻求手律网在线律师的的帮助

延伸阅读
  1. 合同写口头承诺无效有法律效力吗
  2. 合同法效力待定合同的认定
  3. 仲裁协议独立原则的解析
  4.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5. 电子合同可以没签名只有数字证书吗

保证热门知识

  1. 案情
  2. 共同保证的法律规定
  3. 借钱不还担保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4. 贷款保证人要什么条件
  5. 取保之后一般多久审保证人
  6. 假释保证人必须是亲属吗
  7. 担保人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有什么
保证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