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9
一、工厂搬迁外地员工得不到赔偿怎么办
当企业面临着将生产设施迁移至外地时,如果员工未能获得应有的赔偿权益,他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他们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然后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或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以此迫使公司满足其索赔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企业迁址对劳动合同履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若搬迁导致劳动合同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继续履行,那么这便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员工有权拒绝履行劳动合同并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同时还可要求企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二、工厂搬迁员工不去怎么补偿标准
若工厂进行迁移且有雇员拒绝跟随该变动,则无需对其进行赔偿,仅需依法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即可。
当工厂迁移的事宜被视为重大劳动合同变更事项时,雇主须和雇员协商并修改劳动合同。
经过沟通后,倘若雇员仍不愿接受新的居住地点,那么,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雇主应该及时与之解除劳动关系,同时根据雇员在原单位所服务的年限,以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方式,向雇员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此过程中,如果雇员的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但不足一年,则应视作一年;而如果不足六个月,则应向雇员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