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23
中国国民政府在缔约谈判前已经进行了法律和缔约草案方面的调整和准备。然而,由于美方施加的压力,这些准备都被搁置。
中美新约缔结后,中国立法院为了取消外国公司在华特权、避免官僚资本和不法商人借外商之名非法投机而修订了相关法规。新通过的《公司法》第7条对外国公司的定义和活动进行了限制。第292条规定外国公司非在其本国设立登记营业者不得在中国境内营业或设立公司。
这一规定直接威胁到美国公司根据1922年通过的《中国贸易法》在中国的经营特权。美国随即向中国施加压力,包括驻华使馆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强硬的适当建议”,商务部召集与中国有关的工商界人士会议,以及总统特使马歇尔向蒋介石转达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
在美方的压力下,中国政府最终按照美方的要求删除了新《公司法》中有关“营业”和“营业者”的限制。中国在缔约谈判前期就拆除了自己的法律屏障。
中国谈判前已准备了自己的条约草案,并且在交涉中占据了有利的谈判地位。然而,受到中美关系的政治因素影响,中国最终接受了美方约稿作为谈判基础。中国政府经济部在审议美方约稿时意识到形式上的平等,但考虑到两国经济实力悬殊,商约施行后两方所获取的利益难以均等。中国外交部在提出自己的谈判对案时从全盘考虑,对美方的约稿作了最优惠处理,以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