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25
1. 克扣、拖欠工资引起的纠纷
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劳动者在面临企业克扣、拖欠工资时,有权要求企业返还克扣、无故拖欠的全部工资,并可以要求企业加发25%的赔偿金。这一规定的目的是惩罚用人单位违反国家法规政策的行为。因此,如果企业无理地克扣或拖欠工资,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通常会支持劳动者要求支付25%的工资赔偿金。
劳动者应正确理解工资一词的含义,即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性收入,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应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为保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在劳动仲裁、诉讼前应准备与工资数额相关的证据,并最好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工资数额。
2. 发放加班费引起的纠纷
对于实行标准工时的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点、加班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对于综合计算工时的劳动者,在一个计算周期内超过标准工时的工作小时数,同样应支付加班工资,其中法定节假日的工作应支付三薪。
计算加班费时,主要区分以下三种情况: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休息日安排加班但没有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的,应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在计算加班工资时,月工资总额应除以月工作天数或小时数,得出职工日平均工资和小时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数。月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而不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月工作天数和小时数应根据劳社部发(2000)8文的规定计算,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遵循以上两点,可以避免在计算加班工资时的误算。
劳动者在追索加班费时,如果企业存在克扣、拖欠加班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同样可以要求额外支付25%的工资赔偿金。为避免不当的诉讼请求,劳动者还应注意用人单位不需支付加班费的特殊情况,如劳动者自愿加班、计件工资未完成工作量、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种等。
3. 用人单位辞退造成工资损失的纠纷
工资损失包括因误工造成的本人工资损失和25%的工资赔偿金。如果司法机关认定企业辞退不成立,一般会支持劳动者在期间的工资收入损失。在处理此类争议时,法院主要考虑企业的辞退是否成立、劳动者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工资赔偿金具有惩罚性质,因此如果劳动者存在过错,法院可以不判赔25%的工资赔偿金;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企业应支付25%的工资赔偿金。
1. 经济补偿金纠纷
根据国家规定,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索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时,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放1个月工资,按照本人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标准计算。如果地方规定和原劳动部规定不一致,适用较高标准。除了企业依据《劳动法》第25条做出的过失性辞退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其他情况下没有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还应增加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应灵活运用这一点,以避免损失。
特殊情形需要注意的有两种:一是企业在试用期内无依据解除劳动关系的,也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是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各地处理方式不一致。如果属于解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属于解除合同期满没有补签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法院一般视为劳动关系终止,不支持经济补偿金。
2. 提前通知金纠纷
企业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关系的,除支付经济补偿金外,还应支付劳动者代通知金(提前通知金),标准为本人一个月工资,计算基数同经济补偿金。在实践中,各地并非都执行这一规定,劳动者在进行劳动仲裁或诉讼时,需查阅当地法规政策是否有要求。
1. 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
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自主意识表示。如果劳动合同中已明确、合理约定违约金,则企业违法或违约时应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执行,支付劳动者违约金。如果赔偿实际损失金额超出约定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然而,在处理中,一些法院可能会认为经济补偿金属于法定违约金,既然支持了法定违约金,就没有必要在判用人单位支付合同违约金。
2. 未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
双方未对违约金额作出约定的,企业应按照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例如,企业违反规定或约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在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时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赔偿停工造成的损失,以及仲裁和诉讼所增加的费用(包括仲裁费、诉讼费、交通费、律师费和证人出庭费等);也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经济损失,甚至包括合同期未满的工资损失等。在实践中,也有相关判例。
3. 用人单位反诉经济损失和培训费的纠纷
在一些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中,为减少损失,用人单位可能会反诉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和培训费等。司法机关主要根据双方过错责任大小划分责任。如果企业辞退不成立,劳动者没有责任,当然不需赔偿经济损失;至于培训费,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且未违反公平原则,法院也不会支持企业的主张。然而,如果涉及较大数额的经济损失或培训费且劳动者有部分过错,当事人有必要了解自身过错的大小、培训费数额及服务期等情况,以便准确、完善地提出请求和相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