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8-19
反倾销是指针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来说,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外,还会增收附加税,使倾销商品无法以低廉的价格销售。这种附加税被称为“反倾销税”。例如,美国政府规定,当外国商品的进口价格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是商品倾销,将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尽管《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反倾销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仍然各行其是,将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MES)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术语,用于表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状况。根据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以将国家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此外,市场经济地位也是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重要概念。
市场经济地位是一种生态发展的环境。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争取国际贸易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促进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发展。
自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过去了9年的时间。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享受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关税的好处,并取消了非关税措施,消除或减少了对外贸易的障碍。这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并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仍然是世界上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对于国外对华反倾销裁决中采用歧视性的计算正常价值的方式提供了理由,从而使中国出口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世界贸易组织既没有确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确定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第15条(a)款的规定并不是针对中国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或非市场经济地位,而是针对中国应诉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是否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取决于在不同的反倾销案件中,应诉企业能否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具备市场经济条件。
这种模糊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从2004年开始,已有70多个国家,如新西兰、新加坡等,正式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然而,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5%,没有一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此外,在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也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