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18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担保物权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约定进行拓展。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是指担保人所承担的担保责任范围。我国担保法在对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担保范围做了规定。根据第四十六条、第六十七条和第八十三条的规定,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根据以上规定,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和利息。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担保物权的标的物种类日益扩充。除了传统的动产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之外,还出现了最高额抵押、动产抵押、财团抵押、浮动担保、不动产质权、权利质权、附条件买卖、所有权保留、信托占有等新型担保物权。
新型担保物权的标的物范围已经不限于一般动产,还包括船舶、航空器等特殊物。此外,新型担保物权不仅可以设定在现存的财产上,还可以设定在抵押人将来才拥有的财产上。这些新型担保物权的出现使得担保制度更加多样化和灵活,为担保人和债务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一些国家在立法上突破了传统的属性担保理论,承认了有独立于债务而存在的担保方式。例如,德国民法首次规定了最高额抵押,打破了抵押物权的从属性特性,使得担保物权的传统性质出现了例外。
总的来说,担保物权的种类不断扩充,传统的担保物权的特定性也出现了例外。各国在担保物权类型选择和制度构建上相互借鉴,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