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28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否限于公共财产
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现行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而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上述行为的,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的界定问题
在刑法中,对于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否限于公共财产存在争议。根据第271条第2款规定的“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有人认为贪污罪的构成并不限于财产的性质,即无论财产是公共财产还是私有财产,只要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都应定罪处罚。然而,我们认为应该理解为,符合贪污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应定为贪污罪,不符合贪污罪构成要件但符合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应定为职务侵占罪。因此,贪污罪的犯罪对象仍限于公共财产。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的限定原因
我们认为,在我国,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限于公共财产。这是因为刑法解释应符合谦抑性原则,即在定罪和适用刑罚时,应采用紧缩的态度,以控制处罚范围和程度。根据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应限于公共财产。此外,根据刑法的法条竞合原则,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用的罪名。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法条之间的关系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和适用范围
有人认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主管、经手、管理本单位财物的人员,不具有从事公务的特征。还有人认为,职务侵占罪只发生在非国有单位中。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包括所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成员,无论是否从事公务。因此,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并不排除国家工作人员,也不限定为非国有单位。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法条竞合关系
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根据法条竞合的原则,当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多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根据第271条和第382条的规定,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因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形成竞合。具体而言,当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时,既符合贪污罪的规定,也符合职务侵占罪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应适用贪污罪定罪处罚。然而,如果犯罪行为的内容超出贪污罪的罪名概念,属于包容竞合的情形,应适用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如何从混合型经济中认定公共财产
改革背景下的混合型经济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出现了各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及多种经济成分相互混合的状况。根据党的十五大报告,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现行公司法规定了两类共三种公司,即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认定公共财产
在混合型经济中,如何正确确认公共财产成为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刑法第91条的规定,公共财产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同时,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也可以被认定为公共财产。因此,当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侵吞含有国有资产的混合型财产时,若该财产被认定为公共财产,构成贪污罪;若被认定为非公共财产,则构成职务侵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