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7-18

 
377417

见义勇为是指自愿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采取行动的行为。根据法律,见义勇为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 主体

见义勇为的主体必须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义务的自然人。那些在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时采取行动的人不能被视为见义勇为的主体。例如,警察抓小偷时不能被认定为见义勇为。

2. 客体

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包括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那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行为不能被视为见义勇为。

3. 主观方面

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 客观方面

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正在遭受侵害时,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我国对见义勇为的保护

我国对见义勇为的保护体现在民法和刑法中。

民法保护

根据《民法总则》第183条,如果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自己受到损害,侵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要求适当补偿。如果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要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根据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而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刑法保护

根据《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智慧财产权的特点
  2. 如何预防表见代理的发生
  3. 船舶污染的法律分类
  4.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5. 有限公司破产法律特征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2.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3.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4.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5. 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
  6.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土木建筑工程投标书范本
  2. 单方离婚协议书范本
  3. 无财产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无财产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