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9-3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借高利贷时以抵押车辆作为担保并不构成犯法行为,但属于违法行为。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此抵押车辆的行为是无效的。
根据该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时,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被视为无效。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该法第五条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附属合同,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在确认担保合同无效后,如果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高利贷、非法放贷与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在民间借贷中存在一定的区别。根据民法,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而高利贷和非法放贷行为则不受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为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进行资金调剂的一种行为,出借人使用自己合法获得的资金向借款人出借,并获得一定的利息回报,且不将此作为经常牟利的手段。高利贷是指出借人以高于银行同期同档借款利率4倍的利息回报方式获取高额利息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这种高利息尚未超出法律和社会的容忍限度。非法放贷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4条的定义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向不特定对象出借资金,以此牟取高额非法利息的行为。这三种行为在性质、基本特征、资金来源和利息确定以及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就性质而言,民间借贷是一种合法的投资渠道和资金调剂行为,具有合法性;而高利贷和非法放贷可能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干扰,属于非法行为。
就基本特征而言,民间借贷规模小、次数少、时间短,出借人一般不以此作为经常牟利的手段;而高利贷和非法放贷具有资金规模大、经常放贷、持续一定时间,并以此作为获取高额利息回报的主要业务特征。
就资金来源和利息确定而言,民间借贷的资金主要来自合法的自有资金,利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而高利贷和非法放贷的资金也有可能来自合法的自有资金,但其利息有可能由出借人单方决定。
就后果而言,民间借贷中对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的利息不予保护,当事人丧失胜诉权;而高利贷和非法放贷行为不仅不能得到保护,还可能受到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