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家中失窃:物业公司是否应负赔偿责任?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9-28
业主家中失窃:物业公司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案情
2000年11月24日,原告任建中购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外新明胡同甲1号1门301号的房屋。2001年3月1日,原、被告签定了一份名为《房屋委托管理合同》的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被告负责维护小区的公共秩序,包括巡视、门岗值勤、盘查可疑人员。合同还规定,如果被告违反合同约定,未达到约定的管理目标,造成原告经济损失,被告应赔偿原告。2003年11月15日凌晨4时30分许,原告之妻潘宝鸿发现家中有异常,认为家中发生了盗窃。她立即拨打物业电话,物业管理员赶到现场并报警。民警赶到现场进行勘察,发现屋内有翻动的痕迹。然而,到庭审结束时,该案件尚未侦破。原告报案称家中丢失了三星手机一部、索尼收录机一台及现金130元。原告任建中诉称,由于被告管理不严,监视装备失效,保安人员失职,导致家中发生入室盗窃案件,还险些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他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被盗物品的经济损失。被告华丽物业辩称,由于原告所述盗窃发生时,被告积极进行了协助,履行了合同及法定义务,不存在过错。并且,盗窃案件尚未侦破,无法确定盗窃事实和财产的实际损失。被告认为,盗窃属于犯罪行为,应由犯罪分子承担责任,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但到庭审结束时,刑事案件尚未侦破,原告的损失尚无法准确界定。原告也未向法院提交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因此,法院不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评析
本案涉及物业管理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物业管理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根据合同,物业公司有义务维护小区的公共秩序和提供保安服务。然而,本案的直接原因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在实践中,由于刑事案件未侦破或损失未完全挽回,业主往往要求物业公司承担责任。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各级法院存在主观性较大、判决不一致的情况。要解决本案,必须搞清楚物业管理合同的性质问题。物业管理合同类似于《合同法》中的委托合同。物业公司的合同义务主要包括公用设施、设备、场所的维护修缮、环境卫生、园林绿地的维护和保安义务。保安义务是物业公司根据物业管理合同的约定为维护小区公共秩序而实施的安全保卫工作。物业公司的保安义务属于防范性质,与公安机关的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有根本区别。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考虑到物业公司的防范性质,避免一刀切地让物业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物业公司是否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一个关键问题。责任竞合要求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合同规范和侵权规范,并且同时构成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要件。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受害人才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综合考虑诉讼时效、责任范围、法院管辖和证据规则等因素,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在本案中,虽然盗窃是由第三人的犯罪行为导致的,但原、被告存在合同关系。原告选择了以违约之诉对被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未履行保安义务的违约责任。然而,原告未能证明自己的损失,并且刑事案件尚未侦破。法院最终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因为原告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应遵循公平原则,考虑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物业公司的保安义务与其收取的费用应该是对等的。如果不考虑费用而让物业公司承担全部责任,违反了公平原则,也不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此外,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损失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与刑事案件的认定相冲突,确保处理案件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