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19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规定,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受害人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或伤残等级来确定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自残疾发生之日起按照20年进行计算。但是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1年计算期限;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5年进行计算。
关于残疾赔偿金的性质,即是财产损害赔偿还是精神损害赔偿,目前在理论和实务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残疾赔偿金是对因残疾导致的收入减少或生活来源丧失进行的财产损害赔偿。这一规定否定了法释【2001】7号《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残疾赔偿金性质的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的规定,当职工发生工伤后,在治疗伤情相对稳定之后,如果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十个伤残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
目前,我国对于伤残等级的认定标准有多个,针对不同人员的伤残,不同的主管机关制定了不同的鉴定标准。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一般适用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来评定伤残程度。残疾赔偿金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残疾赔偿金(60周岁以下的人)=伤残等级(1级按100计算,2级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X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0年;
(2)残疾赔偿金(60周岁以上的人)=伤残等级(1级按100计算,2级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X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0年+岁数增加);
(3)残疾赔偿金(75周岁以上的人)=伤残等级(1级按100计算,2级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X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5年。
当然,如果受害人因伤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可以根据规定对残疾赔偿金进行相应调整。
残疾辅助器具是为了补偿因伤致残的受害人遭受的身体器官功能损害,以及帮助其实现生活自理或从事生产劳动而购买和配制的生活辅助器具。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6条的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的计算标准是根据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来确定的。如果伤情有特殊需要,可以参考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来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也应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来确定。
“普通适用”是确定合理费用的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配制的辅助器具不能过于奢侈或豪华,而应符合功能补偿的要求,并且符合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确定辅助器具费用的配制机构一般是指我国民政部门的假肢与矫形康复机构,这些机构是专门从事辅助器具研究和生产的机构。在实际操作中,法院通常会按照民政部门的假肢与矫形康复机构的意见来确定残疾辅助器具的赔偿费用。如果赔偿期限超过确定的年限,但赔偿权利人确实需要继续配制残疾辅助器具,人民法院应判令继续给付相关费用,期限为5至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