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双倍赔偿金:6个条件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如何获得双倍赔偿金:6个条件解析

点击数:44 更新时间:2024-06-16

 
333268

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包括以下六个条件:

条件一: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条件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条件三: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条件四: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条件五: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或第五项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条件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存在其他情形时,用人单位也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情形一: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高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但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情形二:劳动者被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且未造成失业,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情形三:劳动者过失导致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的过失导致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

根据《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退职费、安置费等所得需要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税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以视为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是将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扣除相关费用

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破产企业安置费免税

企业宣告破产后,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再次任职、受雇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如果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或受雇,对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或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延伸阅读
  1. 如何满足拿双倍赔偿金的条件
  2. 劳动关系认定的几种方法探析
  3. 双倍赔偿金 房产纠纷
  4. 劳动者获得双倍赔偿金的条件
  5. 劳动者获得双倍赔偿金的条件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7. 工作经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