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终止合同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单方终止合同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3-19

 
332218

  在合同签订后,履行过程中,若一方当事人单方终止合同,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对方损失。我国《合同法》对一系列合同履行的相关事项做出了法律规定,手心律师网小编特就此对单方终止合同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做出整理,以便更好地解答大家的疑惑。

  一、单方终止合同的法律后果

  1、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终止合同。单方擅自终止合同,违反了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应就其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对方可以单方面终止合同。违约方可以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对另一方进行损害赔偿。损害赔偿是合同法最基本的责任承担形式之一。

  二、单方终止合同赔偿范围

  单方终止合同赔偿标准的确定在于赔偿范围的认定。

  1、履行利益的损害赔偿。通常情况来讲违约方会向守约方支付一定价款用以替代可获得的履行利益。履行利益的损失一般是直接损失。

  2、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这相当于知悉风险的存在但愿意承担风险的可能性。

  3、可得利益的的损害赔偿。虽然不能精准计算出可得利益,但是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评估。

  三、单方终止合同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1、违约金由双方自行协商后确定,法律上没有规定违约金的标准。

  2、一般情况下,违约金的标准应当于一方违约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数额相当。

  3、如果违约金约定过高(超过损失金额的30%),人民法院可在一方请求调低违约金的情况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违约金数额进行调整。

  4、如果违约金约定过低(低于实际损失的30%),守约方也可以要求法院调高违约金数额。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关于单方终止合同赔偿标准的相关法律依据及相关问题。单方终止合同赔偿的法律标准体现于我国《合同法》的具体条文规定之中,赔偿标准主要是对赔偿范围的认定,包括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可得利益。若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登陆手心律师网进行详细咨询。

延伸阅读
  1. 二房东违法转租的法律后果
  2. 人事人员应注意的职工入离职手续事项
  3.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
  4. 合同风险审查是什么意思
  5. 违约责任解除合同的关系是怎样的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固定单价合同与固定总价合同的区别
  2. 租赁合同
  3. 独家委托合同解除的方式
  4. 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什么
  5. 代理关系终止应符合什么条件
  6. 合同专用章丢失了怎么办
  7. 网上合同纠纷应该如何解决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