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6
根据劳动法规定,当劳动者辞职时,用人单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要求支付工资: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工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但各地的执法力度可能不一样。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而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不过,申请劳动仲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程序,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1.用人单位应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如果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主张从入职起一个月至离职的双倍工资,但最多不超过11个月。
2.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过后,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因此,劳动者辞职时需要按照上述规定申请离职。
4.如果劳动者未按照规定私自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所造成的损失要求以工资进行抵扣。然而,用人单位必须能够提供相关损失的证据,否则不能直接扣发劳动者的工资。
5.当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6.因此,公司规定未满一年辞职不结算工资的规定是违法无效的。
7.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公司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新录用劳动者时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仅约定了试用期,那么试用期是不成立的。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的长度也不同: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试用期辞职时,公司原则上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工资,除非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给公司造成了财产损失。一般情况下,试用期辞职应提前三日告知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并在离职当天当面结清工资,或者在公司常规发薪日再发放工资。
综上所述,应付工资的计算是工资结算工作的核心,工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项目计算每个职工的应付工资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