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11-30
打架还手一般被视为互殴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定义。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的制止非法侵害并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相互斗殴是双方以侵害对方身体为目的进行相互攻击的行为,属于一种相互侵害的行为。然而,根据我国刑法学理论,在相互斗殴中,如果一方已经停止斗殴,向另一方求饶或逃跑,而另一方仍然紧追不舍,继续实施侵害,此时斗殴的性质已经转化为单方非法侵害,被侵害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此外,在一般的轻微斗殴中,如果一方突然使用具有致命威胁的武器,对方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此时相互斗殴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变,后者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互殴性质的转化行为是构成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起因条件要求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客观存在的非法侵害。非法侵害指违反法律规定的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对于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然而,并非所有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非法侵害必须由人实施,对于动物的攻击行为,原则上属于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此外,非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防卫人错误地认为存在非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防卫人在主观上存在过失,并且刑法对该行为规定了过失犯罪,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为意外事件。
时间条件要求非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和紧迫性,从而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一般认为非法侵害的开始时间是指非法侵害人开始实施侵害行为的时候,但是当非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非法侵害的结束时间是指合法权益不再面临紧迫的侵害威胁时,即非法侵害已经结束。具体表现为:非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了侵害能力;非法侵害人主动中止侵害;非法侵害人逃离现场;非法侵害已经无法造成危害结果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财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完成,但如果还能及时挽回损失,可以认为非法侵害尚未结束。
主观条件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意识,即认识到非法侵害正在进行,以保护合法权益为动机。
对象条件要求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进行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可能构成故意犯罪、假想防卫或紧急避险。也可以对侵害人所带的协助其伤害的对象实施防卫。
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进行猥亵,乙的同伴丙见状将甲打倒在地,之后又用重物将甲打死。这就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才属于防卫过当。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行为,不会构成防卫过当。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制止非法侵害并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打架还手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解答。尽管通常认定打架斗殴不属于正当防卫,但在实际生活中,认定正当防卫仍然相当复杂。司法系统由于各种严苛的理由,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因此,一旦涉及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案件的审理结果往往取决于证据和其他相关情况。如果您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在线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