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6-09
劳动纠纷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五日内审查申请,决定受理的应在5日内将申诉状送交对方当事人,不予受理的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被申请人应在收到申诉状之日起10日内作出答辩。
当事人对管辖有异议的应书面提出。
当事人在答辩期内可以提出反请求,逾期提出或与本次仲裁无关的劳动争议应另行提起仲裁。
仲裁委员会应在受理仲裁之日起45日内审结,复杂案件可延长不超过15日。
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纠纷的,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依法确定劳动关系。
工伤职工应在受伤后15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职工及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职工应提供受伤时的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工伤认定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结论,并核发工伤证。
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认为不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承担举证责任,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证据。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愈的,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复杂情况可延长不超过30日。
收到鉴定结论后15日内,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职工对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辅助器具配置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确认。
劳动者可以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在协议期间不履行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事项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支付令。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配偶、父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子女,未满18周岁;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职工父母已经死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孙子女、外孙子女(死亡职工父母已经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未满18周岁;兄弟姐妹(死亡职工父母已经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未满18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