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经过复议的行政赔偿案件的方法与原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法律知识

解读经过复议的行政赔偿案件的方法与原则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8-15

 
325607

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的定义和被告身份

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发生行政赔偿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主体。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一、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

为了促进行政机关增强自我约束机制,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赔偿具体化,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当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决定或不予答复提起赔偿诉讼时,实体争议就引入了诉讼程序。因此,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是指行政赔偿诉讼中被诉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7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该行政机关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引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之间存在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确定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应首先适用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只有在国家赔偿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两者均未作规定的情形,司法解释规定了以下规则:

  1. 当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侵权,赔偿请求人对其中一个或数个侵权机关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时,如果诉讼请求可以分开处理,那么被诉的一个或数个侵权机关为被告;如果诉讼请求不可分开处理,法院应根据法律规定追加其他侵权机关为共同被告。
  2. 如果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了损害,赔偿请求人只对作出原决定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作出原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如果赔偿请求人只对复议机关提起行政赔偿诉讼,那么复议机关为被告。
  3. 如果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但由于根据错误的事实而导致行政赔偿诉讼的发生,那么申请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4. 如果法院在审理行政赔偿案件时需要变更被告,但原告不同意变更,法院应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

二、经过复议的行政赔偿案件中被告的确定

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对于被告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规则上的差异。前者规定,经过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那么复议机关为被告;后者规定,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案件中,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如果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了损害,那么复议机关对加重部分应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监狱部门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应予以刑事赔偿有哪些情形
  2. 行政赔偿诉讼中被告的确定
  3. 行政处罚可以调解吗
  4. 工商行政管理局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吗
  5. 行政赔偿案件可以调解吗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关于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时效
  2. 学校房屋租赁协议书范本
  3. 证据视角下的刑事错案
  4. 如何确定承担国家行政赔偿的赔偿主体
  5. 法院判错案4年了怎么办
  6. 公安办了错案会怎么办
  7. 什么情况可以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