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辞职是否有资格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关于辞职是否有资格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问题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4-11

 
324107

劳动合同未签订,辞职是否能获赔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金华读者孙先生咨询了一个问题:如果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他是否能获得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如果他首先提出辞职?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情况下的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损害,用人单位应予以赔偿。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按照劳动法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因此,如果孙先生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他可以获得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但如果是孙先生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他将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应一次性发放。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未办理"三险一金"的问题

关于"三险一金"补办或经济补偿的具体问题,可以咨询当地劳动部门。根据金华市劳动监察支队的相关人员介绍,由于孙先生没有将原先的劳动关系转移,所以无法补办"三险一金"。

温馨提醒

首先,劳动关系双方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并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以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三,发生劳动争议时,应按照法定程序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也应按照各自的法律责任,及时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链接

《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当事人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在破产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严重困难时,确需裁减人员的,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后六个月内录用人员时,应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延伸阅读
  1.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流程是怎样的
  2. 辞职赔偿工资包括奖金吗
  3. 劳务派遣辞职是否需要赔偿
  4. 员工被迫辞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5. 辞退了不发工资吗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7. 工作经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