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调查的法定条件及相关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法律知识

终止调查的法定条件及相关规定

点击数:544 更新时间:2024-01-07

 
321459

终止调查的法定条件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办案机关在调查过程中,若发现行政案件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经公安派出所、县级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以上负责人批准,可终止调查:

一、没有违法事实

办案机关经过调查,认为涉案行为并无违法事实存在,即未发现涉案主体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违法行为已过追究时效

办案机关发现违法行为已超过法定的追究时限,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该违法行为已经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违法嫌疑人已经死亡

办案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涉案嫌疑人已经死亡,因此无法对其进行追究刑事责任。

四、其他需要终止调查的情形

除上述情形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需要终止调查的情况,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在终止调查时,若涉案嫌疑人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办案机关应立即解除该措施。

延伸阅读
  1. 公安机关对违法所得的没收权
  2. 违法行为处罚形式有哪些
  3. 公司行政处罚怎样取消
  4. 行政案件中止调查时限
  5. 行政案件追诉期是多久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
  2. 违纪事实认定的依据及程序
  3. 行政处罚法对违法行为发现时间的规定
  4. 行政处罚信息的保留期限
  5. 警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处罚
  6. 违章建筑举报的相关部门
  7.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