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罪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家安全罪法律知识

叛逃罪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2-06

 
3182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这种行为即叛逃罪。叛逃罪的司法解释如何规定的?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在下文解答:

  一、军人叛逃罪司法解释

  《刑法》第四百三十条 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驾驶航空器、舰船叛逃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相关说明:

  1、所谓“叛逃”,是指从国内逃往国外、境外不归,以及逃往外国驻华使、领馆,并有反对宪法所确立的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或者申请“政治避难”的行为。因触犯我国刑律,为逃避制裁,逃往国外、境外的,视为“叛逃”。

  2、本罪中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指挥人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叛逃的;携带军事秘密叛逃的;引诱、煽动、组织他人叛逃的等;所谓“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是指胁迫他人叛逃的;策动多人或者策动指挥人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叛逃的;携带重要或者大量军事秘密叛逃的;叛逃后进行严重危害国防安全活动的等。三、本罪主体是军人。适用本罪时应区分军人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军人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在投向境外的敌国、敌对组织和在境外投向敌国、敌对组织相似。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一是侵害的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军事利益,直接客体是出境军人和军人出境的管理活动。后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二是客观方面不同。后罪是必须投向敌国、境内外的敌对组织,前罪必须是叛逃往境外的非敌对国家、组织。

  3、是主体不同。前罪必须是军人,后罪既包括军人,又包括非军人。四是主观方面不同。军人叛逃罪必须明知逃往的国家、地区为非敌对国家、地区,而投敌叛变必须明知是敌国或境、内外的敌对组织。

  二、叛逃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军人叛逃的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叛逃行为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以上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叛逃罪司法解释如何规定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注意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典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能够构成本罪的主体。关于对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境外”的理解,由于境外所要解决的是具有主体资格的人叛逃到哪里才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性质,因而这不应仅从物理意义上来理解。小编赞同将本罪所要求的境外理解为“政治空间”,即境外是指我国国家主权不能及与的空间,包括外国、统一之前的我国台湾地区、外国驻中国的使领馆等。

延伸阅读
  1. 一、“违法所得”的定义与计算
  2. 分裂国家罪中首要分子的含义
  3. 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的法律规定
  4. 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2.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3.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4.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