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23
在建工程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是一种附带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抵押合同的生效并不意味着抵押权的立即产生物权效力,而是仅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务效力。因为不动产抵押权的生效还需要进行登记。对于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来说,抵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与抵押权的成立是有区别的。
在建工程抵押合同的抵押权只能在建筑物建成后才能成立。换句话说,建筑物抵押合同是一种以设定将来权利为目的的合同,而不是立即设定某种权利。因此,在建建筑物抵押是一种附带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条件实现时,权利方才能设立抵押权。
《担保法》没有明确区分抵押合同的生效和抵押权的成立,这给实践操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根据通行的物权债权区分学说,合同行为是抵押权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直接产生抵押权的充分条件。除了抵押合同外,抵押权的成立还需要其他要件。只有有效的抵押合同,才能产生当事人双方设定抵押权的权利义务,但抵押权的不成立并不等于抵押合同的无效。因此,抵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与抵押权的成立和生效是不同的。抵押合同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而登记应适用《担保法》及相关规定。登记是独立于基础合同的设权行为。这一错误在《担保法司法解释》中得到了彻底的纠正。
在建工程抵押合同应包括以下事项:
抵押合同应以中文书写,如果使用两种以上文字书写,以中文为主。
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的规定,如果以在建工程已完工部分抵押,土地使用权也随之抵押。
根据我国房地产法律中的“房随地走”或“地随房走”的原则,银行在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时,应将整个土地使用权与在建工程的建筑物一并抵押,而不能仅仅抵押在建工程建筑物占用部分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和在建工程建筑物的数量、面积、权证号码等情况应在抵押物清单上明确载明。在建工程抵押应按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并取得抵押物登记证。银行应及时关注在建工程的建设施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办理新增部分在建工程的抵押手续。当在建工程竣工,客户已获得房屋所有权证后,银行应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与客户重新签订抵押合同,并按规定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
以下情形的在建工程不得设定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