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骗儿童罪立案标准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拐骗儿童罪立案标准解析

点击数:96 更新时间:2024-08-12

 
315790

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

一、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之一是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当被拐骗的对象是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时,才能构成该罪行。

二、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监护人

除了拐骗未成年人外,还必须满足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监护人的情况。当被拐骗的未成年人被迫离开家庭或离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导致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无法继续行使监护权时,才能构成拐骗儿童罪。

拐骗儿童罪的犯罪构成

一、犯罪主体要件

拐骗儿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该罪。

二、犯罪主观要件

拐骗儿童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犯罪主体的目的通常是将拐骗的儿童收养为自己的子女,或者是为了使其为自己服务或奴役。有些人则是出于对儿童的喜爱而实施拐骗。虽然这些人在主观上可能并不想对儿童造成伤害,但他们的极端自私行为使受骗儿童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给儿童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并对正常生活秩序构成威胁。因此,无论拐骗儿童的动机和目的如何,都不能忽视其社会危害性,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三、犯罪客体要件

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该罪行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四、犯罪客观要件

拐骗儿童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监护人。拐骗手段多种多样,例如给儿童喜爱的食物、玩具、衣物或带他们去玩耍等,以获取儿童的好感后将其拐走。对于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往往通过献殷勤、假装帮助照看孩子、表达对儿童的喜爱等手段获取信任后,寻找机会将儿童骗走或偷偷带走婴儿。总之,使用各种手段使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是拐骗儿童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拐骗儿童罪所侵犯的是家长或监护人的监护权,只要是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了家长或监护人的监护,就构成了该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拐骗儿童罪的处罚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当然,如果在拐骗儿童的过程中还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应当同时追究其数罪并罚。引用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
延伸阅读
  1. 贩卖人口罪是否适用死刑
  2. 拐骗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3. 绑架小孩自己养属于什么罪
  4. 拐骗儿童罪立案标准和构成
  5. 拐骗儿童罪:法律视角下的犯罪与惩罚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定拐骗未成年少女行为?
  2. 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3. 拐骗儿童罪立案标准解析
  4. 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
  5. 揭秘诱骗儿童罪:法律视角下的关键问题
  6. 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区别是什么
  7. 未成年人做童工的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