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24-06-1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向公安机关举报犯罪活动时,如果举报人有证据可以提供,可以提供证据材料;如果没有证据,公安机关会进行调查。如果确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将会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并进行问询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需进行签名和指纹。必要时,应当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应当登记并制作接受证据材料清单,包括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并由相关人员签名。必要时,应当进行拍照或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自己管辖的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将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将不予立案。
对于被决定不予立案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如果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对于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案件,需要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下列案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情况下,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两个月:
对于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律规定延长期限届满后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两个月。
在侦查期间,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依照法律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对于犯罪嫌疑人不提供真实姓名、住址或身份不明的情况,应当对其身份进行调查,侦查羁押期限从查清身份之日起计算,但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确实无法查明其身份的情况,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起诉、审判。
在案件侦查终结前,如果辩护律师提出要求,侦查机关应当听取其意见,并记录在案。如果辩护律师提出书面意见,应当附卷。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应当撤销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应当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根据相关规定,刑事案件是有追诉时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将不再追诉: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如果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审判,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